首页 资讯 正文

严重出现水泡、大泡!“防晒霜”你用对了吗?

体育正文 131 0

严重出现水泡、大泡!“防晒霜”你用对了吗?

严重出现水泡、大泡!“防晒霜”你用对了吗?

炎炎夏日来临,防晒(fángshài)化妆品迎来销售高峰。不少商家打出(dǎchū)“防护+修复”的宣传口号,声称(shēngchēng)产品既能(néng)防晒,又能美白修复。然而,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却发现,这些所谓“多效合一”的产品,其实很多只是普通的化妆品。

在北京市多家日化用品销售店,记者看到防晒霜(fángshàishuāng)、防晒喷雾等(děng)产品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。在商家推荐的几款防晒产品包装上,出现(chūxiàn)了“35”“50”等类似(lèisì)数字。销售人员称这些是防晒指数(SPF)的标识。

但一些销售(xiāoshòu)(xiāoshòu)人员推荐的防晒产品(chǎnpǐn),名称多为“隔离防护乳”“防护喷雾”等,并未明确标注“防晒”字样。对此,销售人员解释称“防护”等同于“防晒”,还能修复晒后损伤。

这些所谓的(de)“隔离防护”产品,真的具有防晒功效吗?

正规防晒化妆品必须标注“国妆特字”批准文号,还要标注代表防晒指数的“SPF”值(zhí)和(hé)“PA”值,帮助消费者判断(pànduàn)对紫外线中波(UVB)与长波(UVA)的防护强度。

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闫言:SPF值,是(shì)防(fáng)中波紫外线的,中波紫外线主要是引起晒伤(shàishāng)、晒红;PA+主要是防UVA,就是长波紫外线。长波紫外线主要是引起光老化和晒黑。

记者走访多家化妆品销售店发现,货架上宣称具有防晒功能的(de)产品中,超过三分之一并非真正(zhēnzhèng)的防晒化妆品。

“防护”和“防晒”只差一字,功效却天差地别。即使产品明确(míngquè)标注为“防晒化妆品”,就一定可靠(kěkào)吗?实际成分和效果究竟如何?

记者梳理发现,国家药监局2024年共(gòng)发布19次化妆品(huàzhuāngpǐn)抽检通告,有535批次化妆品检出(jiǎnchū)禁用原料或不符合规定要求(yāoqiú),其中防晒霜、防晒喷雾有120批次,占比超过22%,位列所有化妆品品类之首。

抽查发现问题的120批次防晒(fángshài)霜、防晒喷雾,问题主要集中在:

1、标示添加的防晒剂成分,检测发现(fāxiàn)未检出(jiǎnchū),存在虚标防晒剂或“偷梁换柱”的现象;

2、防晒(fángshài)剂(jì)含量明显不足,存在“偷工减料”问题,实际防晒效果与标称的严重不符。

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(pífū)科主任 田燕:例如它在产品标签上标有6种防晒剂,而(ér)检测的(de)时候可能只检到了2种,或者甚至都没有检测到防晒剂。这种产品反倒会造成皮肤损伤。最常见的就是(jiùshì)急性皮肤损伤,可能引起皮肤晒红(hóng),甚至严重出现水泡、大泡,同时还可能伴有瘙痒疼痛。这种急性的日晒伤,久了以后,慢慢造成皮肤的光老化。另外长期(chángqī)的紫外线损伤和皮肤肿瘤的发生也密切相关。

专家介绍,防晒化妆品除了存在虚标防晒剂成分(chéngfèn)的问题,还存在部分产品违规添加(tiānjiā)禁用的防腐剂和香料。

当前,防晒化妆品市场日益火热,但不少消费者仍存在认知(rènzhī)误区。比如,不少消费者误以为防晒指数越高越好,专家提醒消费者,SPF值越高越厚重,日常生活(rìchángshēnghuó)中如果长期使用,可能因清除不干净,导致皮肤(pífū)出现(chūxiàn)皮疹等问题。

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闫言:其实SPF50和SPF30比虽然高(gāo)了20,但是(dànshì)它的防紫外线的能力只高1%,所以SPF越高,大家可能觉得防晒能力越强(yuèqiáng),但是它可能给我们皮肤带来更多的负担,所以不是盲目(mángmù)地追求数值高就好。

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,保护健康也关乎美丽。防晒(fángshài)产品并非“越贵越好”,也不是“越高倍越有效”。识别(shíbié)正规“国妆特字”防晒产品,拒绝夸大(kuādà)宣传。

严重出现水泡、大泡!“防晒霜”你用对了吗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