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甘肃聚焦“银发餐桌”托起老年幸福滋味

体育正文 253 0

甘肃聚焦“银发餐桌”托起老年幸福滋味

甘肃聚焦“银发餐桌”托起老年幸福滋味

——玉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工作综述 玉门市新市区。玉门市委宣传部(xuānchuánbù)供图 新甘肃(gānsù)·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初夏,玉门市区,绿树成荫(lǜshùchéngyīn),花海摇曳,街市整洁。 人行横道线前车辆礼让行人,智能快递柜前居民有序取件,城市公园里游客休闲游玩(yóuwán)……漫步玉门市区(qū),满目文明和谐景象。 近年来,玉门市以(yǐ)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(wèi)契机,精细化治理,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推进城市更新行动,用细心、耐心、巧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,谋划实施了一批百姓可感可及(kějí)、可触可享的惠民工程,不断丰富城市文明内涵,让城市面子更靓、里子更实,群众获得(huòdé)感成色更足。 日前,玉门市(yùménshì)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。 荣誉的背后,是玉门人(rén)七载如一日的艰苦跋涉,是换羽新生般的形象重塑。而今,这座(zhèzuò)曾以工业(gōngyè)闻名的西北小城,持续以玉门有“礼”的风度与气质,推动文明之风浸润每一个角落。 一大早,“青春助跑团”志愿者、玉门(yùmén)市民中心政务引导员汪(wāng)鲜艳面带微笑、精神饱满地站在市民中心大厅中央。“您办理什么事项?知道服务窗口怎么走吗?”看到办事群众,她快步(kuàibù)迎上去主动询问。 引导过程中,汪鲜艳不仅(bùjǐn)指明(zhǐmíng)路线,还贴心地告知群众办理业务流程和所需时间。遇到行动不便(xíngdòngbùbiàn)的老人,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,一步步将老人送到对应的窗口,并轻声嘱咐窗口工作人员多给予关照。 像汪鲜艳这样的志愿者,在玉门(yùmén)市民中心还有许多。2018年,玉门市民中心服务(fúwù)大厅成立团支部,创新设立了“找茬办”,组建(zǔjiàn)了“青春助跑(zhùpǎo)团”。“‘青春助跑团’多是由大厅低频事项窗口的工作人员组成,志愿服务的时候(shíhòu)可以为群众提供帮办助办服务。”玉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丽娟介绍说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,玉门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,在群众中逐步形成了从“要(yào)我创”向“我要创”转变的良好局面。全市(quánshì)建立起(qǐ)12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、63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,形成了志愿服务网络。去年开展青春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,总志愿服务时长(shícháng)超8.3万个小时(xiǎoshí)。 周五上午,在玉门市昌盛路,身着志愿马甲的(de)志愿者手持(shǒuchí)扫帚、簸箕开展环境卫生清扫。 “经过持续整治,昌盛路环境卫生保洁水平明显提升,沿街商户(shānghù)文明城市创建参与意识明显提高(míngxiǎntígāo)。”玉门市农业农村局(jú)一级主任科员高陟江说。 玉门市建立“双报到”志愿(zhìyuàn)服务机制,全市107家机关单位2400名(míng)党员干部(dǎngyuángànbù)每周五上街开展“共创文明城、志愿我先行”活动。同时,机关党员定期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进小区活动,带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创城(chuàngchéng)志愿服务活动。 “活虽累,但看着(kànzhe)城市越来越干净,觉得很值。”省疏勒河中心(zhōngxīn)志愿者赵豆豆说。 玉门市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微更新行动,引导民众从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。研发“文明玉门随手拍”微信(wēixìn)小程序,动员(dòngyuán)市民群众随时随地举报不文明行为、反映创城问题(wèntí),建立问题收集、交办、整改、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(guǎnlǐjīzhì),目前累计接收市民反映问题3560条。 早上7时许,瓜果摊摊主任(zhǔrèn)魏君就拉着自家(zìjiā)种的西瓜,来到玉门市巨龙御园便民市场。“便民销售点位置好、客流大、生意好。”摆摊多年的任魏君满意(mǎnyì)地说。 过去,占道经营(jīngyíng)、垃圾遍地、堵塞交通等问题让市民意见很大。如何盘活资源,既守护住城市烟火气,又妥善解决流动摊贩不文明(wénmíng)经营行为,成为摆在当地干部(gànbù)面前的必答题。 玉门给出的答案是“疏堵结合(jiéhé)”。 玉门市城市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民意(mínyì),邀请各主管部门和流动商贩(shāngfàn)、餐饮行业等六个领域人(rén)群共计120人,围绕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开“好方子(fāngzi)”、出“金点子”。城管执法人员对城区占道经营的商铺开展了6轮次的集中整治,清理规范占道经营商铺395家。同时新增划设“西瓜摊位(tānwèi)”“烧烤摊位”。 “经过(jīngguò)前期考察(kǎochá),我们设立了3个便民市场、4个便民销售点、48个便民摊位,挖掘(wājué)了351个流动摊点,为摊贩售卖自产自销商品提供场地。目前看治理效果很好。”玉门市城市管理(guǎnlǐ)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刘慧军介绍道。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,玉门市大力推进城市(chéngshì)基础设施改造(gǎizào)(gǎizào)项目,实施市政广场改造、商业步行街改造、玉关北路基础设施改造、新老市区防洪排涝、新市区供排水管网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。 “城市更新行动让街区面貌焕然一新,群众(qúnzhòng)休闲购物(gòuwù)更加舒适(shūshì)便捷。”玉门市住建局副局长牛海峰介绍,以管网铺设改造(gǎizào)为契机,住建部门重新划定路面停车区域与人行步道。通过这项工程,城区累计新增道路机动车停车位2505个,散居楼院、小区周边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429个。“如今去(qù)哪儿都好(hǎo)停车,方便又省心。”市民杨吉军说。 “老小区的环境设施明显提高了,现在没事就(jiù)想下楼逛逛。”家住宝丽嘉园小区的吴生成对老旧小区完成(wánchéng)(wánchéng)雨污分流、外墙立面、增加照明灯等改造(gǎizào)后的环境很是满意。据统计,“创城”以来,玉门市累计改造11个(gè)成建制小区近8500户,28处脏乱差(zāngluànchà)严重的城区和城乡接合部裸露土地完成整治,63处城市违章建筑问题整治取得显著成效,挖掘建成口袋公园、街心绿地10个。 正值(zhèngzhí)初夏,玉泽湖公园里绿树间溪,青柳锁岸,天光湖色交相辉映,楼台亭阁交错(jiāocuò)成景。每天晚饭后,家住玉门市新市区街道人民路社区(shèqū)的王虎,都要到玉泽湖公园跑步。“经过多年绿化,生态环境大为改善(gǎishàn)。跑跑步、看看景,惬意得很。”王虎说。 自2000年起,玉门市植树绿化,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提升工作(gōngzuò)。 “早期,为了(wèile)让大风停下来,树活下去,栽植的不是杨树就是柳树。”玉门市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副(fù)主任郑天军说,后来,城市逐渐变绿,树种也在不断(bùduàn)丰富。河北白杨(báiyáng)、国槐、侧柏……景观树木的品种不断增加,城市绿意盎然。 规模添绿后,玉门市没有停止绿化(lǜhuà),而是在城市角落精细筑美。 在新市区街道兰新社区(shèqū)的拾光园,孩子们围绕着滑滑梯嬉笑玩耍,大人们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悠闲唠嗑。“改造后,这里承载(chéngzài)着大家的欢声笑语。”兰新社区居民黄万(huángwàn)明说。 如今,玉门市新市区城区绿地面积505.47公顷,绿化覆盖面积约为538公顷,绿地率40.7%,绿化覆盖率43.3%,公园(gōngyuán)绿化活动场地(chǎngdì)服务半径(fúwùbànjìng)覆盖率达到89.1%。 城市的文明程度,还体现在对特殊困难(kùnnán)群体的关爱和照顾上。 临近饭点,兰新社区的老年居民拎着(zhe)餐盒,向社区服务中心走去。 走进(zǒujìn)餐厅,饭菜(fàncài)香气扑鼻而来,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。老人们一边品尝饭菜,一边交谈着。 “做(zuò)的都是家常口味,我们就近能吃好饭。”正在就餐的74岁市民(shìmín)李世财说。 “兰新社区食堂是由社区主导、民政补贴、三方运营(yùnyíng)的一所公益性食堂,以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,同时也(yě)为周边居民提供就餐服务。”兰新社区居委会主任(zhǔrèn)张帆介绍,餐厅推出点餐现做服务,针对老年人(lǎoniánrén)用餐需求,让老年人吃得舒心又放心。 玉门市(yùménshì)聚焦银发群体需求,提升(tíshēng)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能力。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(shèshī)、餐饮企业等存量设施资源,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,打造10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开设助餐服务点10个,为990名老年人(lǎoniánrén)办理了助餐卡。
甘肃聚焦“银发餐桌”托起老年幸福滋味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